食物中毒

首页 » 常识 » 预防 » 今夏为啥这么热可有避暑良方
TUhjnbcbe - 2023/9/4 21:05:00

“万瓦鳞鳞若火龙,日车不动汗珠融。无因羽翮氛埃外,坐觉蒸炊釜甑中。石涧寒泉空有梦,冰壶团扇欲无功。余威向晚犹堪畏,浴罢斜阳满野红。”

陆游《苦热》一诗,淋漓尽致地描摹了暑热的霸道,与今夏的我们实现了感同身受的共鸣,太阳炙烤着大地,万物如入蒸笼,无处纳凉,挥扇亦无风,即使到了夜晚也难得清凉,大汗滂沱之际,让人不禁感慨,今夏为啥这么热?

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监测,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为43年来最高,法国、西班牙、美国和日本等国多个城市刷新高温纪录,我国多地也热成了“火焰山”,热浪滚滚,大暑将至,世人苦热久矣,何以解暑?可有良方?

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,古人在解暑方面,也算另辟蹊径,别有一番景象。

《夏夜追凉》

夜热依然午热同,开门小立月明中。

竹深树密虫鸣处,时有微凉不是风。

宋朝的杨万里,在夜幕降临之后,立身于皎洁的月光之下,静听竹林虫鸣,在自然的拥簇中,豁达自然有风起。

《消暑诗》

何以消烦暑,端坐一院中。

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

散热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

此时身自保,难更与人同。

白居易的消暑办法更为朴拙,返璞归真,心静自然散热,室空自然凉生。

《刘驸马水亭避暑》

干竿竹翠数莲红,水阁虚凉玉箪空。

琥珀盏红凝漏酒,水晶帘莹更通风。

刘禹锡的避暑方法就略显奢华了,水榭歌台,莲香浮动,琥珀酒盏,风送清凉。

不得不叹服古人的境界与巧思,尤其赞同刘禹锡的避暑之法。遇到酣畅的盛夏,没点冰爽的小酒,似乎真的难解暑热。

关于饮酒解暑,古人着实有着今人难以企及的浪漫。唐代诗人张蠙青睐的饮酒解暑方式比较易于实现,“井放辘轳闲浸酒,笼开鹦鹉报煎茶”,夏天把酒放入深井里浸泡,想喝的时候取来,徐徐慢饮,凉丝丝的酒液滑进喉咙,细细咂摸,避暑品酒两不误,好不畅快。

明朝文人陈继儒则认为,夏天“宜郊饮”,盛夏时节,呼朋唤友到郊外去,走到大自然之中,远离喧嚣,在林深水盛之处,喝酒谈天,好不自在。

今夏,不妨让我们效仿古人,也试试饮酒避暑。喝些风雅、低度的花果酒,在装满冰块的杯中倒入美好的酒液,管它外头高温难耐还是酷暑难当。一杯清爽的花酒,在夏日的高温里沁透心脾,花酒的隽永,让夏天显得更加清凉;这样的夏天,总是少不了一瓶梅子酒,不同于其他酒种,梅子酒的口感更加清新,喝起来口舌生津,让人觉得分外清爽。

除了花果酒夏天喝啤酒也可消暑解渴。啤酒是苦味食品的一种,素有“液体面包”之美称。因富含二氧化碳,人喝了以后体内的热量便会随之散发出来,从而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。虽说啤酒低醇、低糖、富有营养,但由于它毕竟含有一定量的酒精,所以适量饮用为佳。

由于气温过高,中暑也成了夏季高发的一种疾病。坊间传言说人中暑后喝点酒可以治疗中暑,酒精能消暑。真是这样吗?中暑可以喝酒吗?喝酒不会加重病情吗?酒香君在此要正式申明一下——中暑不能饮酒!

针对中暑患者而言,在患者中暑期间或者在患者中暑之后短期时间内,不建议摄入酒精制品,因为酒精制品导致的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会加重患者在中暑期间所出现的失液过多和离子紊乱。如果患者出现高温中暑等情况,通过饮酒解暑是不可行的,没准还会因为血容量下降导致酒精中*或酒精过敏。

夏天的光照,风的气息,蝉的鸣叫,都是绝无仅有。让我们小酌一杯,以避一时之暑吧!

1
查看完整版本: 今夏为啥这么热可有避暑良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