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陈晓丽尹士平
说起食物中*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,轻则拉肚子,重则发烧、晕厥,每年因此而致死的案例也时有发生。究其致人食物中*的原因,大家首先会想到野蘑菇、野菜等。但事实上,日常家庭饮食引起的食物中*事件也有很多。春节假期临近,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大家,要注意饮食安全。
沙门氏菌位列细菌食物中*榜首
“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*事件,常见且分布最广泛,常被位列细菌食物中*榜首。”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性疾病检验所李娜介绍,年沙门氏等在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沙门氏菌,故定名为沙门氏菌属。
“沙门氏菌分布极广,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主要来源于蛋、家禽和肉类产品、食品在加工、运输、出售过程中的污染。沙门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病,病菌除可感染人外,还可感染很多动物包括哺乳类、鸟、爬行类、鱼、两栖类及昆虫,恢复期患者和无症状的带菌者也会导致沙门氏菌的传播。”李娜介绍。
沙门氏菌通常引起食物中*,可导致胃肠炎、伤寒和副伤寒。“临床表现通常分为四种类型:胃肠炎型、类伤寒型、败血症型、局部化脓感染型。”李娜表示,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*夏季和秋季相对多见,以儿童、青壮年发病为多。
注意饮食卫生是平时预防的关键,不吃死畜的肉,血和内脏。吃生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。不饮用不合格的市场饮料,剩饭剩菜要冷藏,冷藏时间过久的切勿再吃,超过1天也应充分加热后食用。不喝未经处理的水,不喝未经巴氏法消*的牛奶。每接触一种食物后,务必将砧板仔细洗净,以免污染其它食物。便后、换尿布后、接触宠物后,应仔细洗净双手,特别注意在准备食物或就餐前洗手。
家庭自制发酵品小心肉*梭菌
在北方,每逢冬季,很多家庭都会腌制些酱菜、豆酱等储备着,在喝粥、吃面条、拌饭等时安排上一些,可谓是最佳下饭cp。但在这些家庭自制发酵品中很可能藏着一种*性最强的细菌,就是肉*梭菌,制作不精或食用不慎,轻则让人头晕、乏力、食欲不振,重则猝死。
“肉*梭菌是一种生长在厌氧环境下的细菌,主要存在于家庭自制发酵品中,如豆酱、面酱、罐头瓶装食品、腊肉、酱菜等,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。”李娜介绍,肉*梭菌是*性最强的细菌之一,其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肉**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剧*物,可导致肌肉松弛型麻痹。
李娜介绍,因进食含有肉*梭菌*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*性疾病虽发病率不高,但病死率高。四季均可发生,多发于冬、春季。
肉*梭菌食物中*的患者往往起病突然,起初可以有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之后患者会出现眼内外肌瘫痪,表现为眼部的一些症状,如视力模糊、复视、眼睑下垂、瞳孔散大、对光反射消失等。
“肉*梭菌食物中*之后,患者还会出现口腔以及咽部潮红伴有咽痛,如果咽肌瘫痪还会导致呼吸困难,还可以出现肌力明显的低下。还有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,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肌肉无力,重症者可因呼吸麻痹猝死。”李娜说。
为了预防肉*梭菌,李娜提醒大家,应该对食品原料进行彻底清洁处理。“家庭制作发酵食品时候,需要对原料食品彻底加热,肉*梭菌80℃30分钟或℃10-20分钟可被破坏;加工后的食品应迅速冷却并在低温环境储存,避免再污染和在较高的温度下或缺氧的条件下存放,以防止*素产生;食用前对可疑食物进行彻底加热。”
总之,谨慎食用罐头、腌渍和发酵食品,日常一定要将食物煮熟,罐头食品可以再加热一下。另外要注意的是,如果食品罐头包装异常,色香味改变,应禁止食用。
吃羊肉注意预防布鲁氏菌病
冬天是身体“进补”的大好时节,羊肉占据着各家餐桌的C位,美味的烧烤、热辣的涮锅、鲜香的羊肉汤等。但是,在享受美味的羊肉时,要谨防与布鲁氏菌病“不期而遇”。
“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,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,临床上以发热、多汗、乏力、关节疼痛、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。”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新区分中心边学峰提醒,人感染布病的主要途径为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,但经消化道引起的食源性感染和经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飞沫、尘埃感染也时有发生。
布鲁氏菌病主要传染源来自患病的动物及其产品,尤其是羊、牛、猪等,主要传播因子是流产物、乳、肉、内脏、皮毛等。兽医、放牧员、饲养员、屠宰工、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以及疫苗生产人员、实验室科研人员等应加强预防。
对于市民而言,边学峰表示,预防布鲁氏菌病,主要做好以下几点:“不买来路不明、未经检验检疫的羊肉,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;在切生牛羊肉时尽量戴一次性手套,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,案板和操作容器一定要清洗并用热水烫洗,必要时消*;牛羊肉烹调熟透后食用,特别是吃烧烤或吃涮火锅时,一定要烤熟烤透、煮熟煮透,不吃来源不明或未烤熟煮熟的家畜内脏和奶制品,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的奶制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