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中毒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心里慌得像个偷儿样,做一堆检查都正常啷个 [复制链接]

1#
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         http://m.39.net/pf/a_7540336.html
朋友圈里不一定是朋友,心痛不一定是心脏病

不管是青中年人,或是更年期妇女,或是老年人,总有那么一些人反复感到心慌慌、失眠多梦、焦虑、头晕、耳鸣,甚至呼吸困难、心前区疼痛等,急吼吼跑去急诊科做心电图、拍片、抽血啊什么的,结果啥子器官都是好的。

检查结果没问题反而更焦虑了,怎么回事?是不是有啥子大毛病没找到哟。这样的人,你说你不焦虑哪个焦虑嘛。

殊不知,有个病叫心血管神经症。这个不是神经病哈。

这个病吧,做心电图是正常的,打个彩超还是正常的,所以不要觉得你那个心脏有问题了,心脏很无辜的好吗。

近年来已经认识到心血管疾病可以和精神心理问题共存,两种疾病互为因果并且相互影响。

这类病人临床症状多变,不典型,容易导致患者过度干预,加之合并精神心理问题,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,反复就诊,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,甚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。

小啰嗦:小编在急诊科见过一个总是光顾的小伙子,20多岁的小伙子呢,就是觉得心里不舒服,频繁地来挂号做检查,每次必查心电图,但每次都是正常的。医生都认识他了。

病因及发病机制

其实病因不是嘿清楚,可与环境因素、遗传因素和性格相关。当精神上受到外界环境刺激,或工作紧张、压力大,难以适应时容易发病。

发病时常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,交感神经功能亢进,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失平衡。(如果这句看不懂算了,往下看)

有精神心理问题的也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。因为精神心理问题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、促进炎症反应及血小板聚集、诱发凝血功能异常、促发心律失常、不良行为增加……

还是不太懂没关系,就是说心理问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,咱就说说这个最贴近现实生活的不良行为啊,比如吸烟、缺乏体育锻炼、不听医生的话等等。这下懂了吧,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啊!

临床表现

这个就不同患者不同感受了,要不是门诊时间不允许,估计患者都能跟医生聊大半天。不过还是提几个常见的表现:

心悸

自觉心脏搏动增强,常在紧张或疲劳时加重。

呼吸困难

胸闷,呼吸不畅,常感觉空气不够,要开窗要吸氧。想靠深呼吸或叹息样呼吸来缓解,不过别太过了哟,过度换气可能会碱中*……(别问碱中*是啥,问就是改日再说吧)

心前区痛

这个可不是心绞痛,疼痛位置不固定,可以在心尖区及左乳房下小片区域,也可以右胸前或胸背部等。与劳动不劳动无关,多数还在安静休息的时候发生。感受常为针刺样、牵扯样、刀割样,持续时间长短不等,一般较长。这个疼痛不是电视里那种气得心脏病发作了赶紧吃颗药能搞定的。

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

失眠、多梦、焦虑、食欲缺乏、头晕、耳鸣多汗、手足发冷、双手震颤、尿频、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。

总之就是各种不舒服,但是找不到有器质性病变的证据。于是要诊断这个病就得先排除器质性心脏病,还得与心绞痛、甲亢、心肌炎、嗜铬细胞瘤等进行鉴别。复杂吗?没关系,这些都是医生的事情。

治疗

既然不是啥子大毛病,当然是以心理治疗为主,药物治疗为辅啦。

完善必要的检查,没有问题就放宽心,安排好作息时间,适量进行娱乐及体育活动。

合并精神心理问题者可按医嘱服用药物,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、行为矫正、生物反馈治疗等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扫码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