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气温慢慢升高
细菌滋生活跃
容易发生食物中*
食物中*属于食源性疾病
因此在家庭中
如何处理食物、选择食物
对于预防食物中*起到关键作用
那么居家生活
该如何预防食物中*呢?
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
预防食物中*的注意事项和生活技巧
01
哪些东西易引起食物中*
1、本身有*的食物:木薯、发芽马铃薯、*蘑菇、河豚鱼、虎斑鱼。
2、加工方法不当会引起中*的食物:未煮熟的豆类。
3、食用不当:变质的肉类、蛋类、奶产品以及凉拌菜、剩菜剩饭等,这些变质的食物易滋生沙门氏菌、变形杆菌、痢疾杆菌、葡萄球菌等。
4、误食:农药、鼠药。
02
怎么判断是否「食物中*」
食物中*经常发生在家庭或集体用餐点,比如学校和公司食堂,虽然原因不同,症状各异,但一般都具备的特征:
1、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,食入「有*食物」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,来势凶猛,很快形成高峰暴发。
2、患者临床表现相似,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,如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。
3、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。患者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「有*食物」,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,不食者不发病,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患者。
4、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。
5、有明显的季节性。
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*动植物食物中*;冬春季多发生肉*中*和亚硝酸盐中*等。
03
发生食物中*了该怎么办
◆饮水:立即饮用大量干净的水,对*素进行稀释。
◆催吐:用手指压迫咽喉,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。
◆封存:将吃过的食物进行封存,避免更多的人受害。
◆呼救:马上向急救中心呼救,医院越有利于抢救,如果超过2小时,*物被吸收到血液里,治疗比较困难。
04
5个注意事项避免食物中*
选择、使用经安全处理的食品或原料
在购买食品时,认定你所购买的食品是否新鲜,防护是否符合卫生要求,是否按特定的贮存要求存放;当你认为食品的品质有问题时,绝对不要购买食用。
烹调食品要熟透
未经烧煮的食品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,特别是家畜、家禽肉类和鲜奶,只有彻底烹调才能杀灭各种病原体,而且加热时要保证食品的所有部分的温度至少达到70摄氏度以上。
立即食用煮好的食品
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4至5小时的食物极不安全,这是因为烹调好的食品冷却至室温时,微生物就开始繁殖,放置的时间越长,危险性就越大。
避免生、熟食品交叉污染
这种情况往往是大意、或不良习惯造成,如烹调操作时先用刀、砧板处理熟食,用盛过生食品的容器装熟肉,手接触过生食品后再摸熟食,冰箱存放食品时生熟混放,这样,造成了二次污染。
反复洗手
在处理食品或进餐前都应把手洗净,尤其是在给小孩换尿布,上过洗手间、抚摸过不洁物品(如钱币、宠物)之后。
温馨提醒
“吃肉”注意事项
挑选肉类时注意不要直接触摸,包装好再带回家。
生肉不能用水龙头直接冲洗,流水冲不走上面的微生物,四处飞溅的水花还会污染厨房水槽、案板、料理台,以及菜刀等。
果蔬等生吃的食物如果接触到被污染的地方,容易造成细菌或病*传播感染,给你的健康埋下“炸弹”。
正确的做法是用器皿装水来洗,洗完后用盐水、碱粉或洗涤灵对器皿进行浸泡清洗。处理生肉后,要彻底洗手,洗手前切勿用手直接接触眼口鼻。
生熟食要分开,不共用刀具、案板,食物彻底煮熟、烧透再食用。使用公勺公筷,尽量不吃生的水产品,拒食野味。
切勿用嘴开包装
注意喽!细菌和病*(尤其是新型冠状病*)喜欢停留在物体表面,易拉罐瓶、啤酒瓶、火腿肠和酸奶外包装等。
研究表明,新型冠状病*在塑料和不锈钢制品上可以存活长达72小时,在低温下存活的时间更长。
很多小伙伴喜欢用嘴开酸奶、火腿肠外包装等,或打开易拉罐直接喝。
食品外包装很容易被污染,直接食用或触碰被污染食物,再触摸自己或他人的脸部眼部或口鼻,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。所以在食用前,一定要注意擦干净罐口和外包装,用吸管吸食或者倒入杯子饮用。
做好家庭内外环境清洁和使用含氯消*剂定期消*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