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如愿以偿与朋友合开了一家酒吧,今天是开业第二个月的某一天,早上做了个自己被小怪兽无情追赶的梦,醒来意识逐渐清醒,却依旧并没能逃过小怪兽的追赶。写这篇文字,我换了好几个座位,如坐针毡。
本期话题
(预读时间:20min)
9
矫情4
窗外的超哥与电话那头喊着、好像是跟家人发生了什么争执,小年轻客人开启了宝沃的后备箱,香香同学抱着一兜子热心冲进屋子,我留下了一个书签——Friend。
也可能是刚刚咬牙交了朋友帮办的+的社保,也可能是公司老板因为我开店又给了块钱应急,也可能是敲上了文字才让我心能够安稳,但我更相信是这片书签,让阴天变成了多云。
夏天,店里的时光并不是枯燥的,也不是安静的。当你想要寻一些平静,吵闹就会随之而来,倒也不是说吵闹不好,是它能打破一些凝固了的气氛。我已然消散了提笔前的阴郁,接着,文字也就没那么阴郁了。
今年不同去年,今年更多是以我跌跌撞撞的探索而言——没有了高级的指导和点破,一意成为了孤独的试探者,撞了墙,流了血,才会意识到原来有些事没那么简单。人说,面对机会,得把握机会,而我看准了机会,下了手,却不知道如何回头。或许我也不需要回头,但以年轻为由,撞碎南墙。
初见,必定是慌乱。
疫情不可怕,可怕的是疫情笼罩下的人。模糊的人性与常情之界限在疫情之后逐渐变得更加清晰,或者是终于划清了界限。这不是在讲道理,各说纷纭,只不过是恰好我这个时候,有了些深思,但也仅是个人之见。
春节还没到,疫情就已经爆发了,随着春运,散到全国各地的不仅仅是某患者,还有恐惧。大家都是亲历者,不需要多讲具体情况。但刚爆发时,还真出现了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情。
武汉百姓刚得知事情的严重性的时候疯了一样的逃离,我觉得从人性上合理,盲目是当事人的通病,谁也避免不了。可是,朋友圈、微博,一片声讨:武汉人#¥%#¥%…………每当我看见此类,都会眉头一皱。
作为瑞典人,我能深刻感受到这种无端、无理由的歧视。太奇怪了,河南人偷井盖绝对不是河南人的问题,绝对是收井盖的人的问题,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不是不懂,更多人只不过图一时口快,埋怨着为啥以他人之过束己之乐,更多有冲动杀人、网络暴力的属性。
所以当网络暴力充斥着我能选择朋友的朋友圈里,我有点受够了那些人对武汉人的盲攻,赶着《学啥节》取消,我发了一条我的态度。
我觉得截图的文字,能够表达我的态度了。当然,同一时间,人们也因媒体从“热闹”动向转移为“维稳”后,开始重视这些本该重视的东西,朋友圈的暴力现象也逐渐消失匿迹,人们开始团结起来了,父母也开始紧张起来,所有人屋里一缩,看着支付宝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