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中毒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以案为鉴丨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缺氧危害和燃 [复制链接]

1#

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江水上安全信息台,作者长江之声

长江水上安全信息台.

由长江水上安全信息台创建的航行安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。发布安全预警、水位、气象、航行通告、航道公告等航行安全信息,宣传交通航运政策法规,通报长江安全形势,普及航运安全知识,为船员提供咨询答疑及船舶买卖、招聘求职,网上语音节目等。

近年来,船舶密闭舱室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。船员进行密闭舱室作业时,操作不规范会导致缺氧危害和燃爆危害等严重的后果。那么,船舶进行密闭舱室作业时,需要注意什么?

船舶密闭舱室作业的典型事故案例

案例一:年5月28日,广西籍“武宣XXX”轮途径桂平东塔水域待闸期间,因船舱内环境密封,空气不流通,2名船员进入货舱隔舱检修时窒息死亡。

案例二:年6月5日,张家界某航运公司所属“湘张家界货X”轮空船航经海坛海峡附近水域时,船上4名船员在进入船舶艏尖舱作业过程中,因气体中毒,造成3人窒息死亡。

密闭舱室作业操作不规范会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?

1、缺氧危害,密闭舱室空气含氧量较低,容易导致人员缺氧窒息。

2、中毒危害,部分密闭舱室聚集有毒有害气体,如硫化氢、一氧化碳等,会导致人员中毒。

3、燃爆危害,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燃烧或爆炸。

造成船舶密闭舱室作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?

1.船舱的空间封闭导致往往氧气含量不足或存在有毒有害气体。进入密闭空间的风险主要是容易导致进入人员缺氧、中毒。

2.作业人员未按遵守《船上进入密闭场所的新要求》等作业规定,未能保证船上的进入封闭舱室程序得到良好的执行。

3.船员缺乏安全意识,对进入封闭舱室产生的潜在风险认识不足。

4.航运企业及船舶单位存在管理漏洞。

船舶进行密闭舱室作业时,需要注意什么?

1、获得许可。封闭舱室作业前,由甲板部(轮机部)负责人填写《封闭舱室作业审批表》,经船长批准后方能作业。

2、充分通风。在作业前必须对封闭舱室进行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,通风时间不少于48小时(油舱必须进行机械通风)。

3、测氧测爆。密闭舱室的氧气含量在18%以上,二氧化碳含量不得高于2%,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为“0”,检测人员进入密闭舱室检测时,必须配戴隔绝式呼吸器。

4、人员配备。禁止单人进入密闭舱室作业,舱室外安排监护人员,并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系方法,定期与作业人员联系。

5、设备配备。作业人员携带低压照明设备、便携式通讯设备、穿戴安全帽、工作服和工作鞋,必要时佩带安全带、索带等安全防护用品;舱口处备妥救生绳,隔绝式呼吸器等应急设备。

安全建议:

1.航运公司要切实加强所属船舶密闭舱室作业的安全管理,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管理体系或安全制度有效性评价,自查自纠,堵塞安全管理漏洞。

2.对船员加强培训,提升船员安全操作意识和能力。

3.船舶应严格执行进入密闭舱室的相关管理制度,未经船长或指定负责人员同意,船上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密闭舱室。

4.航运企业及船舶单位应在全公司范围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教育活动,以此提高船员风险防范意识。

长江水上安全信息台

原标题:《以案为鉴丨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缺氧危害和燃爆危害?船舶密闭舱作业需这样操作》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